作为石家庄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载体,石家庄国控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石家庄国控城投”)承担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规划筹建、城市更新改造及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等重要职能。然而近期,这家公司在债务结构失衡、再融资渠道遇阻、资产流动性不足等方面暴露问题,已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石家庄国控城投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30亿元公司债券项目状态最终更新为“终止”,该债券的承销机构包括海通证券、财达证券与国信证券。财务数据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表现亮眼,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3.41%;但盈利端却呈现“反向走势”,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滑19.76%。更需警惕的是,回溯2024年年报至2025年一季报数据,公司已连续多个报告期出现“营收同比上涨、利润同步收缩”的业绩背离,这一态势尚未得到扭转。
债务压力正持续积聚。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全部债务规模突破1,500亿元大关,达1,568.90亿元。从债务结构看,短期债务规模达636.89亿元,较2023年末的200.34亿元激增436.55亿元,短期偿债负担加重;长期债务则为932.01亿元。
偿债能力指标同步恶化,2024年末,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68.72%、86.99%,较上年同期双双下滑;更令人警惕的是,公司货币资金短债比仅为0.14倍,现金流对短期债务的覆盖能力已严重“告急”,短期偿付风险凸显。
现金流层面,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虽有50.01亿元,但细究资金来源,财政补贴、项目回款及各类往来款项占比居高不下。而这类资金受政策调整、项目推进节奏等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大,最终导致其对债务的实际保障能力依旧薄弱。
资产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石家庄国控城投的流动性。从资产规模看,公司总资产呈增长态势,由2024年末的2,964.11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3,180.94亿元,且以流动资产为主,但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其他应收款及存货合计高达1,260.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近四成。其中,存货规模达960.20亿元,较2024年末(821.85亿元)持续攀升。大量资产沉淀于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应收款及非流动资产中,严重制约整体资产流动性和应急周转能力。
30亿私募债发行终止,陷“增收不增利”困局
2025年8月18日,上交所债券项目信息平台显示,石家庄国控城投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状态变更为终止。公司拟发行30亿元,品种为私募。回溯该债券进展,其早在2024年8月29日便获上交所受理,由海通证券、财达证券、国信证券联合承销。
上图来源:上交所网站
就在30亿元私募债终止发行的第十天,石家庄国控城投2025年半年度报告正式披露,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进一步凸显。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80.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3.41%,营收端表现亮眼;但盈利端却呈现明显“拖后腿”态势,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滑19.76%,营收与利润的反向走势十分突出。
从历史业绩看,这种“增收不增利”并非短期偶发。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59%,归母净利润已同比下降23.24%;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1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52%。
费用高企、依赖补贴,石家庄国控城投的盈利“造血”能力持续弱化。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以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为主)规模达39.31亿元,同比上升29.39%;与之对应,同期利润总额仅7.87亿元,同比下降19.03%。值得注意的是,当年公司获得的财政补贴高达30.13亿元。
不仅如此,公司盈利效率也显著落后于行业。2024年,其总资本收益率仅1.42%,净资产收益率低至0.68%,两项核心盈利指标均处于行业低位,盈利能力偏弱。
从收入构成分析,2024年石家庄国控城投的营收增长,主要依靠城市更新与工程施工两大业务“发力”。具体来看,公司城市更新业务实现收入30.74亿元,工程施工业务收入达41.24亿元。
但城市更新业务的扩张,也让石家庄国控城投背负起沉重的资本支出“担子”。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在建的石家庄市高铁片区、太平河片区等主要在建城市更新项目,计划总投资高达1,137.21亿元,目前仅完成523.36亿元投资,后续仍需投入613.85亿元,资金缺口显著。
除在建项目外,公司还有两项拟建城市更新项目待启动,计划总投资分别为20.64亿元、38.50亿元,合计59.14亿元。在建与拟建项目叠加,庞大的投资规模已让公司面临严峻的资本支出压力,后续资金筹措难度不容忽视。
636亿短债压顶,集中偿付压力大增
石家庄国控城投负债规模正呈“阶梯式”上涨,债务结构问题愈发凸显。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负债总额从2,152.42亿元增至2,357.46亿元。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涨幅更为惊人,从98.90亿元飙升至184.41亿元。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73.05%,全部债务规模突破1,500亿元大关,达1,568.90亿元。拆解债务结构可见,短期债务规模高达636.89亿元,占全部债务的40.59%;与2023年末的200.34亿元相比,短期债务一年多时间内激增436亿元,规模扩张迅猛,长期债务则为932.01亿元。
短期偿债能力持续走弱。2024年末,公司流动比率168.72%、速动比率86.99%,两项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同比均下滑,偿债能力基础不断弱化;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货币资金短债比仅0.14倍,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能力严重不足。
长期偿债能力同样“亮红灯”。2024年,石家庄国控城投长期债务资本化比率52.63%,虽较上年下降8个百分点,看似有所改善,但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却逆势升至65.42%,说明公司整体债务对资本的依赖度仍在加深。同期公司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41.75亿元,对全部债务的保障水平依旧薄弱,长期偿债“底气”不足。
现金流层面,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虽达50.01亿元,但细究资金来源,项目回款、财政补贴及各类往来款项占比居高不下。这类资金受项目进度、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波动幅度极大,导致其对债务的实际保障能力存在明显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稳定可靠的偿债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石家庄国控城承担石家庄市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房建设及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区域专营性很强,业务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很强,整体来看,公司自身的偿债能力较强。
此外,对外担保规模的持续扩张,为石家庄国控城投埋下或有负债“隐患”。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达58.49亿元,较2024年末新增5.48亿元,新增担保金额占公司2024年末净资产的0.67%。尽管被担保对象均为当地国有企业,短期代偿风险相对可控,但担保规模“只增不减”的趋势,仍需警惕潜在或有负债风险。
资产规模突破3000亿,流动性隐忧持续难解
石家庄国控城投资产总额持续走高,2024年末还停留在2,964.11亿元,2025年上半年便突破至3,180.94亿元,且资产结构仍以流动资产为主。看似“家底增厚”,但资产规模的扩张并未带来流动性的实质性改善,资产结构失衡的问题依旧突出。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其他应收款及存货规模合计高达1,260.54亿元,占总资产比重接近四成(39.63%)。其中,存货规模达960.20亿元,较2024年末的821.85亿元仍在增长。这些资产项目普遍存在变现周期长、流动性差的特点,大量资金沉淀于此,严重制约了公司整体资产的流动性和应急周转能力。
此外,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受限资产规模达166.04亿元,占总资产的5.44%。从类型看,受限资产覆盖范围广泛,既包括货币资金(受限规模9.25亿元),也涉及存货、长期应收款、投资性房地产等多个科目。
尽管5.44%的资产受限比例从数据上看总体可控,但受限资产涵盖货币资金这类“即时可用”资金,且涉及科目多,仍进一步挤压了公司资产的灵活调配空间,原本可用于应急的资金被限制,进一步削弱了其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声明:文中观点数据仅作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