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funds Logo 首页>正文

市场风格快速切换 私募量化指增策略操作难度增加

王辉 | 2025-07-10 06:00:59

  ● 本报记者 王辉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在宏观环境波动与市场情绪回升的共振下走出显著结构性行情。私募量化指增策略整体业绩亮眼,但内部分化加剧。第三方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百亿级量化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达13.72%,并全部实现正收益;与此同时,一批有代表性的人气私募中证500指增策略产品首尾业绩差却超过20个百分点。量化行业“头部恒强、腰尾部裂变”的竞争格局在市场震荡中加速演进,量化策略也不断面临效率与风险的再平衡。

  内部分化加剧

  今年上半年,量化指增策略整体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新方程量化投研总监张锦升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其量化私募产品跟踪池内的中证500量化指增策略平均超额收益率约为11%,中证1000指增策略则高达14%。得益于超额收益的强势表现及对冲端基差的有利变化,上半年量化市场中性策略产品也获得约5%的平均收益率。

  头部量化机构展现出整体较强且稳定的盈利能力。私募排排网最新监测数据显示,50家有业绩展示的百亿级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10.93%,其中32家百亿级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则达13.72%,且全部实现正收益。上海蝶威私募总经理魏铭三分析,头部机构虽然在整体超额收益水平上与腰部机构接近,但在风险控制方面优势显著,其回撤管理和净值波动控制能力更为出色,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稳健的持有体验。

  然而,亮眼的行业业绩均值背后是显著的内部分化。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某渠道机构获得的一份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逾30家中大型量化私募的中证500指增策略产品年内收益率首尾差距高达20.33%,其中冠军产品收益率达27.97%;中证1000指增策略产品首尾差距也达到14.36%。

  富钜私募首席投资官唐弢补充说,这种分化源于多重因素:部分机构通过深耕细分赛道或策略创新持续获取超额收益,部分风格暴露较高的机构也取得了较好业绩,但同时也有机构因策略同质化或规模扩张过快导致超额收益衰减。

  从产品策略类型看,不同指数的指增策略也出现明显的业绩分化。魏铭三表示,上半年专注于中小市值股票的指数增强策略产品表现尤为突出,中证1000、中证2000指增等策略产品上半年的平均超额收益率达到约15%;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指增策略表现相对平淡,行业平均超额收益率维持在4%至5%区间。唐弢总结称,上半年量化指增策略业绩最好的是中证1000指增,中证500指增、中证A500指增表现紧随其后,沪深300指增表现垫底。

  结构性机会与策略难点并存

  上半年特殊的市场环境为量化策略创造了独特的机会窗口。上海某百亿级量化私募市场负责人将市场结构描述为“哑铃”形态:代表大盘价值的银行板块与代表小微盘风格的中证2000、微盘股指数两端表现突出,中间广阔地带的品种表现相对沉寂,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超额收益的“无效投资区间”。“哑铃”形态对全市场选股的指增策略构成挑战,但与此同时,也为在策略上具有风格偏好(如红利或小微盘)的管理人,以及市值因子约束程度较低、以小市值策略为主的管理人带来了超预期的超额收益空间。

  张锦升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量化私募“发展大年”,其中存在四大关键推动因素:一是波动率与流动性红利,A股日均成交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的高位,个股波动幅度较2024年9月下旬前有显著提升,尤其是中小盘品种趋势性行情明确,为量化策略提供了丰富的交易机会;二是个人投资者交易热情高涨,融资资金涌入,提升了市场短期交易占比,在客观上拓展了量化策略捕捉阿尔法的空间;三是中长期资金入市、并购重组政策优化等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四是中小盘风格持续性较强,并对量化股票策略收益形成了明显的增强。

  魏铭三认为,小市值板块正在成为超额收益的沃土。其特点是策略越向小市值端下沉,潜在机会越多,且捕捉这些机会的难度相对较低。同时,红利品种的强势表现也为量化策略贡献了可观的收益来源。唐弢认为,政策面特别是并购重组政策的显著放松,使得上半年全市场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大幅增加,交易成功率提升,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并改善了流动性结构,为量化策略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市场环境变化对量化策略执行带来的挑战同样突出。魏铭三分析,市场波动幅度增大导致交易信号的有效性降低,策略执行难度加大。对于风险控制体系严格、主要配置偏向中大市值股票的策略而言,市场环境压力更为明显。唐弢进一步分析认为,虽然银行板块和小微盘品种整体走势良好,但市场风格、行业及概念题材的快速轮动显著增加了投资决策的复杂性,突出考验量化管理人的策略适应性和调仓效率,市场风格的快速切换成为量化策略面临的主要操作难点。

  募资端出现热潮

  今年上半年,量化策略在私募募资端延续强势地位。唐弢观察,2025年上半年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显著增长,量化策略产品在募资市场中表现强势,其中股票量化策略产品备案数量占比突出,百亿级量化私募成为发行主力。

  魏铭三提供了更具体的募资增长数据:综合量化策略整体募集资金规模及量化产品净值自然增长,全行业规模较去年同期预计提升约20%至30%。这一行业性的复苏,主要源于量化策略在市场波动期间展现的超额收益稳定性以及快速的回撤修复能力。头部管理人借助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机构代销渠道实现了规模的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业绩突出的腰部管理人也抓住市场机遇,通过创新策略产品实现突破,例如绝对收益表现强劲的量化选股产品以及复合策略产品等。

  某渠道机构负责人揭示了最新的配置风向:除了持续火热的小盘指增策略外,新兴的中证A500量化指增策略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该指数编制虽然以大市值公司为主,但创新性地纳入了小市值细分行业龙头,实现了大市值稳定性与小市值成长性的均衡,成份股风格更为分散。渠道消息显示,九坤投资、蒙玺投资等头部机构今年已在银行、券商、第三方机构等多类渠道开放了中证A500量化策略产品额度。部分量化私募为推广中证A500产品还推出了具有吸引力的费率优惠,直接降低了投资者的配置门槛。

  在上半年量化行业业绩与规模“双增”的背景下,主流量化私募对于A股市场下半年的表现预期整体偏向乐观。唐弢认为,下半年A股有望呈现震荡上行格局,创新药、消费电子、机器人、军工、计算机、光伏等具备产业逻辑和成长空间的领域,预计会有较好的结构性收益机会。

  不过,张锦升提示,当前量化策略占A股日成交金额的比例约30%,仍处于“能够提升市场定价效率的合理区间”,但需要高度警惕量化行业结构性风格趋同引发的风险。量化交易凭借其快速处理优势,能有效修正价格偏差并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但策略同质化也可能在极端行情中成为波动放大器,这需要行业参与者的共同关注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