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的私募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新变化与趋势,以下是对当前形势的深入分析与展望。
**一、私募备案速度加快**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5年以来,共有19家证投类私募完成备案。对比过去12个月的备案情况,2023年10月,证投类私募备案数量降至零,显示出严峻的市场环境。然而,2025年初备案情况逐步回暖,3月份就新增备案9家。预计在二季度,备案数量将持续向好,私募备案的速度可能会加快。
**二、百亿私募数量稳定**
去年,百亿私募的数量一度减少至80家以下,而目前国内百亿私募数量已稳定在85家左右。尽管一些知名百亿私募如BX逐渐掉队,但新锐私募如LP等则迅速进入百亿阵营。截至2025年4月18日,证投类百亿私募已增至88家,预计二季度这一趋势将继续保持稳定或进一步增加。
**三、量化私募策略加速迭代**
2025年初,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问世,促使顶级量化私募加速了技术迭代和策略优化。近期,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为高频量化策略的监管提供了更明确的依据,同时也促进了市场风格的切换,推动机构投资者向投研实力更强的方向发展。预计在二季度,量化私募机构在策略迭代上将继续加速。
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量化私募的管理资产规模(AUM)发生了显著变化:
1. 新增私募如德贝基金、鲁民投等已跻身50~100亿规模;
2. 正定私募进入100~150亿区间;
3. 量派投资、茂源量化已突破200~300亿的规模;
4. 幻方量化等多家私募的AUM达到了600~700亿。
**四、海外私募转向国内市场**
受美股市场波动的影响,许多重仓美股的私募遭遇了显著的回撤。尤其是去年表现优异的百亿私募冠军但斌指出,未来将增加对中国公司的投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预计二季度将有更多海外私募将重心转向国内资本市场。
**五、外资私募备案加速**
根据朝阳永续基金研究平台Pro的数据,目前在国内登记备案的外资证投类私募已达到36家,其中桥水中国的在管规模约为550亿元。这些外资私募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将可能促进更多外资私募的进入,预计二季度备案数量将快速上升。
**六、ETF资产的重要性上升**
截至2025年4月18日,全市场ETF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产品数量达到1131只,其中股票型ETF的规模约为2.97万亿,约占73.48%。在私募方面,东方港湾、景林等头部私募在第一季度积极布局ETF,另一家头部私募高毅资产则集中于债券ETF的投资,显示出市场对ETF产品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七、险资私募市场逐渐活跃**
泰康资产最近成立的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已获得监管批准,这标志着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入实质性阶段。首批试点中,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联合设立的鸿鹄基金已完成投资,二季度,险资私募的投资布局有望加速推进。
综上所述,私募行业在经历一系列挑战后,正在向重质发展方向转变。随着备案加速和市场环境的改善,未来私募行业的增长潜力依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