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张玫 帅可聪 北京报道
排排网公募数据显示,按增发上市日统计,截至5月20日,年内A股定增市场持续活跃,共21家公募机构获配31家上市公司的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97.85亿元。
反观私募情况,排排网私募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年内共有27家私募机构参与到23家A股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19.43亿元。
“整体来讲,公私募参与定增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在谈到浮盈表现时,排排网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总结称。
公募:近百亿元规模布局,头部机构领跑
数据显示,今年初至5月20日,公募基金通过定增参与A股市场的总获配金额达97.85亿元,累计浮盈16.95亿元,整体浮盈比例17.32%。21家参与机构中,易米基金以49.49%的浮盈比例居首,其以7999.99万元获配金额实现3958.81万元浮盈;招商基金(39.08%)紧随其后,均通过大额单票投资斩获高收益。
另有鹏华基金、平安基金、朱雀基金、华夏基金均收获了30%以上的浮盈,而中泰证券(上海)资管、东海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浮盈比例均超过20%。财通基金、易方达基金、诺德基金、中庚基金、博时基金收获了13%以上的收益。
此外,国泰基金、华商基金、华宝基金、大成基金浮盈比例均不超过10%。但部分机构遭遇滑铁卢,交银施罗德基金浮亏6.50%(亏损487万元),工银瑞信基金、永赢基金亦出现小幅亏损。
从定增公司看,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浮盈金额差异显著。乐山电力以1.85亿元的浮盈金额高居榜首,其获配金额仅1.04亿元,浮盈比例高达178%,成为定增市场的最大赢家。并且,乐山电力吸引了3家公募机构参与。
嵘泰股份(浮盈1.71亿元)和迪哲医药(浮盈2.94亿元)同样表现突出,浮盈比例分别为51.88%和33.79%,分别吸引了3家、6家公募机构参与。
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定增后股价承压。佰维存储、爱博医疗和铂科新材分别浮亏1550.82万元、1040.23万元和946.09万元。
从行业分布看,浮盈较高的公司多集中于新能源、半导体、医药等高景气赛道。例如,绿的谐波获4家公募机构青睐,浮盈1.51亿元;安宁股份获配6.73亿元,浮盈比例达33.25%。
部分个股的表现则相对平淡。例如,中远海特虽获配5.44亿元,但浮盈比例仅为8.02%;外高桥浮盈比例低至1.63%。
对于定增市场的投资逻辑,财通基金表示,定增投资中要掌握最重要的两个投资关键,一是折扣,二是逆向投资。此外,公募基金还非常看重对各个行业景气度的判断。
“复盘历史可以看到,并购重组的活跃有助于激发A股市场的潜力,并有望带来数量可观的优质重组配套融资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定增折扣资产的供给。伴随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入活跃期,并购重组正在成为市场重要的投资主题。定增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配套融资参与到优质并购交易中,进而有机会共享优质并购重组估值提升和投资价值提升的红利。”财通基金称。
私募:小机构“单票突围”,整体浮盈近30%
同期,私募机构参与定增的活跃度显著提升,截至5月21日(下同),年内共有27家私募机构参与23家A股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19.43亿元,按当日收盘价统计,合计浮盈金额达5.28亿元,浮盈比例达27.19%。
值得注意的是,小规模私募表现抢眼。0至5亿规模私募立华投资、聚力基金、金筹投资包揽浮盈比例前三,单票浮盈比例分别达178.04%、55.79%、51.89%;轻盐创业投资以3.52亿元获配金额居首,参与9只个股定增,整体浮盈比例27.11%。
百亿级私募仅迎水投资一家,其通过3只产品参与绿的谐波定增,获配3.1亿元,浮盈比例39.08%;50至100亿规模机构包括玖鹏资产、康曼德资本,获配金额均超亿元;0至5亿规模私募共11家参与,占比超四成,其中立华投资、衍恒投资等通过单票高收益实现“以小博大”。
从定增公司看,乐山电力以178.04%的浮盈比例拔得头筹,获配金额810万元,浮盈1442万元,成为年内最赚钱定增标的;星云股份、德明利、容大感光紧随其后,浮盈比例均超50%,分别斩获57.61%、55.79%、52.50%收益;绿的谐波(机器人核心部件)获两家私募重仓3.26亿元,浮盈1.27亿元,比例达39.08%。
而私募关注的定增公司中,也有部分公司“遗憾告负”。其中,铂科新材浮亏6.50%,佰维存储浮亏2.75%。
从行业分布看,浮盈比例超30%的个股中,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高景气赛道占比超七成。例如,嵊泰股份获3家私募注资1亿元,浮盈5197万元;威腾电气以41.15%浮盈比例跻身前列。
对于A股定增市场的整体表现,财通基金称,拉长时间复盘,会发现当市场处于低位或已震荡下跌2—3年,出现阶段性IPO或再融资的暂缓迹象,比如2013、2014年、2016年、2018年、2019年,这些时间段如果往后看1—2年,往往会进入定增收益率相对比较可观的阶段。2023年定增实际上整体是呈现负收益,2024年有所回正,那么会倾向于认为2025年定增市场是可以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