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funds Logo 首页>正文

私募“淘汰赛”加速:年内上百家违规被通报,674家机构被注销!知名私募在列

每日经济新闻 | 2025-07-27 15:24:54

  随着私募行业的高速发展,行业优胜劣汰节奏明显加快。近期,北京、深圳、四川、海南等地证监局密集出手,对违规私募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其中不乏知名机构。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7日,今年以来各地证监局已通报上百家私募机构的违规行为,年内注销私募机构达到674家。

  今年以来上百家私募违规行为被通报

  此前,深圳证监局发布的《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暴露出私募行业存在的诸多违规问题。近期,深圳、四川、海南等地证监局持续发力,对违规私募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7日,今年以来各地证监局已通报上百家私募机构的违规行为。

  例如,7月21日,深圳证监局披露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君创基金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中,存在未按规定为私募基金办理基金备案手续的情形,存在未履行谨慎勤勉义务,向部分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未按基金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等情形。据此,深圳证监局对君创基金和君创资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海南证监局近期也密集开展监管行动。7月2日,海南优众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因未获取部分投资者的合格投资者证明文件、允许私募基金投资者向非合格投资者转让基金份额,被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7月4日,海南易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因存在未独立开展投资决策情形、未按合同约定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被出具警示函。7月11日,海南琢之堂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因从事与私募基金管理相冲突或无关的业务、未定期更新从业人员信息等违规行为,被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此外,7月17日北京证监局发布公告,对北京永安财富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原因是该公司在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时,未能恪尽职守,未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义务。

  7月9日,四川证监局公告显示,成都富坤盈创股权投资基金存在多项违规:未严格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未及时填报并定期更新管理人及从业人员信息、未建立关联交易和从业人员投资申报登记审查处置等管理制度,且与其他公司共用办公场所、专职员工不足5人,因此被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中基协年内已注销私募机构674家

  今年以来,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证监局陆续下发私募自查自纠工作通知,部分地区明确提出将通过走访调研、现场检查等方式,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学习自评工作进行抽查。从各地通报情况来看,私募违规行为主要包括:从事与私募基金管理相冲突或无关的业务、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益、挪用基金财产、未按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等。

  7月25日中基协披露信息显示,通泰联合(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存在多项违规行为。经查,通泰联合(北京)投资基金首先是向协会提供不真实的基金备案文件和信息,其在募集过程中存在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益的行为,提交的法律意见书内容不实;其次是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供检查所需材料,在《变更决定书》上伪造投资者签名,并在自律检查中提交伪造材料。对此,中基协决定对其公开谴责,并暂停受理其私募基金产品备案12个月。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从多维度打击私募违规行为。据中基协公示信息,截至7月27日,年内针对私募机构及基金从业人员的纪律处分书已超230张,其中包括添橙投资等知名量化私募。1月17日,中基协披露的11份违规通报中,上海添橙投资便在列。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该公司存在6项违规事实,因此被公开谴责,且暂停受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12个月。

  从注销情况来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7日,今年以来中基协已注销674家私募机构,注销类型包括主动注销、协会注销、12个月无在管基金注销等。例如,7月11日,中基协公告称,广东盈瀚投资有限公司等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因存在异常经营情形,且未在书面通知发出后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7月4日,深圳龙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2家异常经营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登记;5月9日、4月25日,中基协分别公告注销深圳农茵私募基金等2家、深圳市宏盛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异常经营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记。

  早在2018年3月2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便发布《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协会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注销,注销后不得重新登记”。协会将继续秉持“扶优限劣”基本方针,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诚信信息记录机制,推动行业合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