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funds Logo 首页>正文

2025年新登记私募行业分析:团队与规模现状

ETF炼金师 | 2025-08-29 09:01:55

  2025年,尽管私募行业面临“马太效应”加剧的局面,依然有33家证券投资类私募管理人逆势入场。这些新登记机构以各自独特的背景和策略,探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一、地域分布:一线城市领军,上海占据主导地位

  新登记私募管理人的地域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集中化特征。其中,上海以14家新登记私募占据市场的43%,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深圳、北京和浙江紧随其后,分别有5家、4家和4家新私募,这三个地区合计占据新登记私募数量的40.6%。此外,广东(不含深圳)和吉林各有2家,厦门则有1家新登记私募进入市场。这一分布格局反映了中国金融资源的高度集中性,一线城市凭借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活跃的资本市场环境,成为新兴私募的首选之地。上海自贸区、北京金融街和深圳前海等地通过税收优惠和登记简化等政策,持续吸引新型私募机构入驻。

  二、规模分化:大多数机构处于初创期,部分机构实现规模突破

  从管理规模来看,新登记私募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超过93%的新登记私募规模仍处在0-5亿元的区间,反映出这些机构在资金募集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的不足。只有两家机构迅速实现规模跃升,管理规模达到20-50亿元,分别为泰康稳行(武汉)私募和扬州远和私募。泰康稳行(武汉)私募隶属于泰康资产,其背景雄厚。根据2025年媒体统计,险资性私募数量已达到7家,筹集的资金总额达2220亿元,这表明险资系私募的快速扩容已成为趋势。扬州远和私募于2025年3月获牌,虽然注册地在扬州,实际办公地点设在杭州,其风控负责人和核心基金经理均来自知名的百亿私募,曾管理规模达60亿元,定位于中低频投资策略。

  三、团队构成:精简模式主导,少数机构重兵布局

  在员工规模方面,新登记私募普遍采用“小而精”的运营模式,只有14家新登记私募的员工人数超过7人。其中,扬州远和私募以16名员工位列首位,其管理的基金数量和规模与之相匹配。上海量智私募和上海湃硕私募分别以13人和11人的员工数位列第二和第三,但它们的管理规模仍维持在0-5亿元,显示出不同的发展策略。多数新私募的投研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主导,辅以少量的风控和运营人员,团队结构扁平且工作效率较高。这种模式虽然有助于控制初期的运营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机构的快速扩张能力。

  四、产品布局:多数机构起步艰难,仅有少量产品

  在产品布局上,新登记私募大多数只有1只或没有在管基金,近70%的新登记私募在管基金数量为0或1只。只有个别机构拥有五只以上的产品。扬州远和私募以35只产品遥遥领先,其他新登记机构则较为落后。上海太衍私募、珠海横琴通源得一私募分别管理5只产品,东邦弘(吉林)私募管理4只产品,上海量智私募管理6只产品,这些机构在产品布局上较为积极。整体来看,多数新机构的产品线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股票策略或混合策略上,涉及衍生品和跨境投资等复杂策略的机构较少,这反映出新机构在策略开发上的谨慎态度。

  五、外资参与:内资机构占主导地位,外资参与有限

  在新登记私募中,外资机构数量极为有限,仅有范达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外商独资,其余均为内资私募。范达投资作为全球最大的ETF管理人之一,背后的范达集团成立于1955年,业务涵盖国际股票、黄金股票、新兴市场股票及ETF等领域。外资进入中国私募市场面临牌照审批和合规要求等诸多挑战,导致外资参与尚不普遍,而内资机构依然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六、成立时间:大多数机构尚未经历市场周期检验

  新登记私募的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23年至2024年初,许多机构是在市场热度的推动下新设立的。因此,大部分新登记私募尚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考验,其投资策略和风控体系的有效性在震荡市场中仍待验证。这些新机构的核心人物多来自于公募、券商或其他私募机构,例如上海睿成私募的丁鲁明此前在多家知名机构任职,体现出行业内“再创业”的普遍现象。

  七、未来展望:专业化与差异化是关键

  新登记私募的特征揭示了中国私募行业在高速发展中的结构性特点,包括资源向头部区域集中、内资占主导地位以及初期规模小但专业化要求高。对于新入局者而言,亟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如何突破地域限制,通过差异化策略获取资源;如何提升合规及风控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通过创新产品设计吸引长期资金。未来私募行业将进一步分化,具备核心投研能力且合规稳健的机构将逐步壮大,而缺乏竞争力的机构可能被迅速淘汰。在选择私募产品时,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团队背景、合规记录及策略可持续性,而非仅凭短期业绩或规模做出决策。扬州远和私募和泰康稳行私募的成功突围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路径,前者凭借核心团队的老牌私募背景实现快速扩张,后者则依托保险资金的雄厚资源迅速做大规模。随着头部私募开始探索国际市场,香港9号牌照和新加坡CMS牌照成为热门选择,获取这些牌照的私募能够直接管理美元基金,实现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全面出海。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私募市场中,新登记私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亟需加速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