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funds Logo 首页>正文

量化私募如何上好公司治理“必修课”?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 2025-09-23 03:07:35

  据中信证券统计,截至上半年末,量化私募管理人总体资产管理规模超1.7万亿元,在证券私募行业中的占比升至近30%。下半年以来,头部量化私募旗下多头策略产品,依旧备受资金青睐。

  不过,热闹之下,量化私募在公司治理方面仍面临挑战。据公开资料,8月以来,靖奇投资两位合伙人内斗不断升级,伪造印章、抢公众号等操作暴露在大众视野。不久前,北京一家量化私募也因虚开增值税发票受到市场关注。

  业内人士称,当私募业最为常见的“作坊”模式遇上快速增长的管理规模,量化管理人所面临的公司治理难题愈发不容忽视。因此,越来越多头部量化私募着手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比如明晰股权架构和高管分工、塑造企业文化、优化人才激励机制等。

  越来越多量化私募正在形成共识:唯有打造稳健的公司架构、强大的团队实力,方能实现长跑。

  “分家”戏码再度上演

  6月以来不断发酵的靖奇投资股东纷争,引发市场关注。

  6月,靖奇投资原法定代表人范思奇发文称卸任靖奇投资基金经理职务,但不久便以“十年努力,一朝背刺”为标题发文表示自己被踢出公司。8月,范思奇又发布文章称,靖奇投资存在工作人员非法使用伪造法人印章及冒用法人签名的情形。

  对于范思奇的指责,靖奇投资股东、法定代表人唐靖人公开反驳称,范思奇自己刻印了新的公章,而且公司已经紧急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免除范思奇的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

  唐靖人还表示,8月6日,范思奇用微信法人扫脸功能取得公司公众号权限,并在朋友圈及公众号以个人代表公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而且自6月9日股东会对相关财务问题提出质询以来,范思奇不仅未能就其借款转为分红的核心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反而采取了一系列破坏公司知识产权与基础运营的行为,并通过操控舆论、散布不实信息等方式混淆视听,希望范思奇接下来停止过激行为,通过正规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靖奇投资成立于2015年,截至今年6月,其管理规模在10亿至20亿元区间,私募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均为范思奇。但经过此次股东纷争,靖奇投资管理规模缩水,目前已降到5亿至10亿元区间。与此同时,天眼查显示,靖奇投资法定代表人已经变更为唐靖人。

  据公开资料,在量化私募迅猛发展的2021年,也出现过备受市场关注的股东纷争,彼时相关量化私募管理规模亦出现了显著缩水,随后几年量化私募“分家”、劳动纠纷的戏码也有上演。

  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量化私募快速发展,其团队扩张也较为迅速,在此背景下,公司治理难度显著加剧,股东决策问题增多,股东之间的摩擦有所显现,一些私募就出现了纷争。

  合规风险有所暴露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的合规问题也有所暴露。

  今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公开了一份违法处罚通知,涉及北京一家知名量化私募,处罚时间为7月28日。

  处罚结果显示,2019年至2020年,该私募总经理为套取账面资金于账外使用,收用虚开的增值税普通发票达173份,虚开发票价税合计14551598元。账外使用可能涉及私人用途、不合规支出等,逃避了正常的财务监管和税务申报。

  前不久,某大型量化私募原市场总监的“亿元返佣案”更是引发行业关注,曝光了量化私募“返佣”灰色操作。

  一位量化私募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交易佣金的比例大概为万分之零点七,由于量化交易的频率较高,佣金收入高,券商通常会视交易量返还一定比例佣金,甚至对交易量极大的量化私募进行佣金全返(扣除交易费用之外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松散的人员管理及不规范的公司决策机制,易对市场人员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形成纵容。

  公司治理是“必修课”

  面对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多头部量化私募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有所行动。

  蒙玺投资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量化私募长跑的一大关键在于人才与公司治理的稳定。对此,一方面,应坚持“股权集中+合伙激励”的模式,确保公司在大的发展方向统一的同时,让表现优秀的成员有长期参与感;另一方面,设立多层次的人才成长路径,降低非研究性事务干扰,让人才在策略、技术、风控等方向可以不断提升、深入发展。

  该量化私募称,还可进一步在合规、风控、技术安全三个维度强化治理,如积极适应监管要求,加强数据与模型的安全隔离,提升内部资源共享程度和跨部门协作效率等。

  “应高度重视股权结构的长期稳定,通过核心团队股权锁定、分期兑现机制、激励池预留等方式,确保团队稳定性和积极性。”思源量化创始人王雄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

  王雄认为,未来量化私募管理人可在三方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一是不断完善合规风控体系,不仅提高对监管变化的适应性,还要加强员工合规培训和管理;二是提升决策透明度与团队沟通效率,强化团队作战能力;三是强化技术中台建设,提高策略研发效率。

  “作坊式的量化管理人是没有未来的。”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包括量化私募在内的资管行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全面的竞争,公司架构不稳定的管理人会被快速淘汰。系统化、机构化的公司治理能力,是量化私募长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