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许多宏观管理人在债市疲软的情况下遭遇了较大回撤。然而,自三季度以来,部分宏观策略管理人抓住了股市和黄金市场的机遇,重新焕发活力。据统计,许多中波产品年内收益已突破20%,而高波产品的收益甚至可以达到40%至50%。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对宏观策略的关注度再度提升。
当前,国内外的宏观策略大多基于诺贝尔奖得主哈里·马科维茨提出的均值-方差模型与桥水的“风险平价法”。通过风险平价法,投资者可以同时配置多种相关性较低的资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各类资产的波动,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率,最终实现接近通胀的收益目标。该策略以优化赔率为核心,旨在确保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避免重大亏损,进而提升投资的成功概率。
尽管传统风险平价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其也存在明显缺陷,尤其是对债市的过度依赖,往往导致债务资产占比过高,进而造成回撤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私募管理人开始研发针对性的子策略,拓展收益来源,提升产品收益能力与适应市场的能力。部分管理人通过投资美股、美债、黄金等多元化资产,甚至利用收益互换等创新方式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一些管理人还通过网格交易策略获取确定性收益,或利用更为频繁的大类资产再平衡策略,及时对超涨资产进行止盈,从而实现交易性收益的最大化。
在实现资产配置的多样化方面,10月31日上午10:00,管理人S私募将开放现场尽调,投资者将有机会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其量化宏观产品的运作情况。S私募的中波产品自2022年底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26.16%,回撤仅为7.44%。截至目前,产品年内收益已经达到21.43%,整体风险回报比处于较高水平。
S私募的投资结构与桥水相似,其产品的70%权重通过全天候风险平价模型均衡配置于股票、债券及商品等资产,实现跨国别和跨货币的有效对冲。具体来看,A股核心资产约占20%-30%,美股占比同样在20%-30%之间,债券(涵盖中、美、欧)约占25%-35%,黄金占15%-25%,其他大宗商品则占有5%-15%的权重。在剩余的30%配置中,管理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收益增强与风险控制。
在商品市场方面,S私募并非简单持有特定商品的多头头寸,而是研发了传统趋势量化CTA策略,利用时序信号和动量因子进行双向交易,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在股票资产的选择上,S私募通过基本面数据对各行业进行量化评分,系统性筛选相对价值高的资产,而非单纯持有宽基指数ETF,这一策略显著提升了产品的整体收益。
当市场波动性迅速上升时,管理人将采取基于风险平价法的原理,降低高波动率资产的仓位。比如,2024年7月,面临大类资产的同步下跌,管理人通过减仓策略将整体持仓头寸降低,有效控制当月回撤在-2.26%的较低水平。又如在2024年10月,A股经历一轮上涨后波动性维持高位,S私募及时减仓股票资产并加仓国债进行对冲,使得产品净值几乎未受到股票市场回落的影响,回撤仅为-0.88%。在面临可预见的尾部风险时,管理人还可能利用期权等衍生品做多波动率,以期在危机期间实现超额收益,尽量减少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冲击。
总的来看,S私募的全天候宏观策略在波动率控制方面展现出一定优势,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优化赔率,值得长期持有并寻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关注。对于此类产品感兴趣的投资者,可考虑参加线下尽调会,以获取更多信息和洞察。
此外,10月31日下午14:00,管理人W私募也将开放现场尽调,展示其高频量化策略的运作成果。W私募在去年底对策略进行了细致的迭代,2023年以来,该高频量化策略的绝对收益已达到58.17%,相对中证2000超额收益为20.14%,最大回撤控制在-6.09%。
W私募在因子挖掘方面采取严谨的流程,基本面因子的统计时长要求超过10年,而T0因子的要求则在6个月以上,确保因子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有效性及其历史有效性。在运作中,若采用主观方法挖掘因子,则需经过1个月至1年的实盘验证,合格后才能被纳入实盘策略。
在风险控制方面,W私募特别重视超额波动率。一旦出现超额大幅下降或模型失效的情况,管理人将优先降低已知的风险敞口,甚至减持整体股票仓位,以确保整体亏损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当前,W私募仍以高频交易为主,其持仓时间1-3天与3-10天的比例均占40%左右,整体年化换手率可达200倍以上,因此产品线的总体容量相对有限。一般而言,百亿私募的超额表现相对稳健,投资者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报名参加线下尽调会,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