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Go-Goal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9月9日,中国场内ETF市场总规模已达到5.14万亿元,继今年4月突破4万亿元后再次迈上新台阶。当前,股票型ETF的资产总规模已超过3.45万亿元,占整体市场的67.22%,其中宽基ETF占据了绝对份额,成为市场的“压舱石”。
自2020年11月首次突破1万亿规模以来,国内ETF市场经历了一系列迅猛增长。仅在2023年12月,市场规模即突破2万亿元,仅用时38个月,而2024年9月再度突破3万亿元,仅需9个月。如此快速的增长在2025年4月和8月分别实现了4万亿和5万亿的里程碑,展现出ETF市场强劲的扩张趋势。
在ETF产品的具体表现上,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已达到4127亿元,易方达和华夏的沪深300ETF也突破2000亿元。同样,行业主题ETF的表现不容忽视,华安的黄金ETF和国泰的证券ETF均成功跻身市场前20名,显示出多样化投资的潜力。
私募基金正积极进入ETF市场。截至9月3日,共有135家私募管理人的产品出现在153只年内上市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有ETF份额达到24.48亿份。根据近期公募基金中报显示,著名私募基金经理如但斌和邓晓峰的管理产品均成功跻身多只ETF的前十大持有人。
私募机构对ETF的投资偏好呈现出鲜明的特征。科创主题ETF与自由现金流ETF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领域。今年以来,私募机构共购买了33只科创主题ETF,合计持有份额高达5.71亿份,占总量的32.02%。在具体的投资方向上,科创板综指ETF、科创板50、科创板人工智能、科创板生物医药等产品受到了私募的重点关注。
与此同时,自由现金流ETF也成为私募机构的新宠,2023年私募重仓购买了16只自由现金流ETF,持有份额达到3.50亿份,占总量的19.63%。
私募基金大佬们纷纷转向ETF市场反映了深刻的投资逻辑变革。在当前市场波动加剧、热点分散的环境下,ETF以其分散风险、流动性强和低交易成本的优势,帮助私募降低了单一股票或行业波动带来的风险。某中型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当前的策略重心不在于重仓某个标的,而是为了保持灵活性和可调性。
新发ETF在产品结构、指数设计和行业聚焦上更贴近市场前沿,适合进行轮动、套利或策略替代。随着ETF资产的快速发展,私募增量资金必将成为推动ETF市场扩容的重要力量。那些尚未关注ETF资产的管理人,亟需对此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