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funds Logo 首页>正文

私募机构掘金机器人赛道!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概念期”迈向“落地期”

热点机会解读 | 2025-05-09 16:10:49

5月9日,A股市场低位震荡,机器人题材探底回升。$机器人ETF基金(562360) V型反弹跌幅收窄,实时成交额突破1700万元。

消息面上,4月中旬以来多家私募机构密集调研人形机器人板块,投研热情居高不下。私募机构普遍认为,随着AI技术突破和产业链配套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概念期”迈向“落地期”,2025年或迎来量产元年,长期投资价值值得看好。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减速器、丝杠、电机、传感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壁垒和国产替代空间备受关注。国内政策对智能制造、AI创新的扶持力度持续加码,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研发和量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5月9日,A股市场低位震荡,机器人题材探底回升。机器人ETF基金(562360)过去2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2694万元,市场热度较高。机器人指数聚焦国内机器人产业链优质龙头公司,与人形机器人相关度较高,约63%权重成份股属于人形机器人概念,伴随具身智能产业趋势的持续强化,指数有望成为把握人形机器人赛道行情的有力工具。

机器人指数成份股涨跌互现,拓斯达、巨轮智能涨超4%,柏楚电子、科力尔、振邦智能、海目星、科沃斯逆势上涨。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北京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source.x-humanoid-cloud.com)已正式上线,包含博客、论坛交流、技术文档展示、开源项目展示、活动发布、专家学者认证、开源课程发布等丰富功能,通过开放共享核心技术与研发资源,促进全球开发者协作创新、加速行业技术突破,为具身智能产业融合搭建起人才培育、技术迭代和产业落地的基座平台。作为国家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始终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生态打造。

深圳市大力发展“机器人谷”。在深圳“机器人谷”,创新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高校—研究院—企业”的协同共进。这些科研机构、知名高校、明星机器人公司,构成了上述黄金三角架构,也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集聚特色。《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4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32家,同比增长39.64%;产业链总产值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逐步从量增向质升转型。

信达证券认为,首先,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和人力成本的持续增长,机器换人的趋势正在加速,这为机器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数据,2022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87亿美元,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3.6%。其次,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例如,2023年初,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的目标。

机器人相关个股: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石头科技、大华股份、中控技术、双环传动、大族激光、机器人、巨轮智能、拓邦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