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持续引导下,保险资金加快入市步伐。阳光保险日前宣布将设立200亿元私募基金,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同时,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泰康保险在内的多家险企近期也在积极布局。随着三批试点相继推进,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总体规模将提升至2220亿元,“长钱入市”正逐步落地,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稳定力量。
基金规模200亿元,专注于长期权益投资
根据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发布的公告,公司董事会于5月16日审议通过,公司附属公司阳光资管拟发起设立全资附属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并由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试点基金”),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并由阳光保险旗下的阳光人寿全额认购。
阳光保险公告显示,该试点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权益类、固定收益类以及现金管理类工具。其中,权益类投资将重点布局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恒生港股通指数成分股,此外还涵盖相关的指数型ETF和指数基金等。
“试点基金专注于长期权益投资,有助于拓展本公司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了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优势,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长期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降低权益资产市值波动对本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提升本公司投资资本市场的能力。”阳光保险在公告中表示。
目前,试点基金尚处于筹备阶段,基金管理人和试点基金均未正式成立,相关投资协议也尚未签署,且试点基金尚待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并需完成相关注册及备案手续。因此在公告中,阳光保险也提醒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在买卖公司股份时审慎行事。
据了解,该基金将作为阳光保险参与国家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重要抓手。今年1月,阳光人寿及阳光资管获金融监管总局批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规模200亿元。
国寿、新华、平安等多家险企加码布局
实际上,阳光保险并非唯一一家在近期宣布参与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保险机构。同样在5月16日,中国人寿宣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复同意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此前,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联合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鸿鹄基金,率先开展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并于2024年3月4日正式启动投资。2025年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鸿鹄基金二期。
此外,中国平安于今年3月表示已经获批了参与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工作,公司内部正在积极推动落地;4月,泰康保险旗下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的全资私募基金子公司“泰康稳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获批设立,首期投资规模预计为120亿元。
鼓励险企加大入市力度,险资试点有序推进
5月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的增量资金。
据公开资料,截至目前已有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启动。上文提到的鸿鹄基金首批500亿元资金已在3月初全部投资落地,第二批试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今年1月,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获批以契约型基金方式参与试点,规模共计520亿元;3月初,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等五家机构也获批参与,合计规模600亿元。此外,中国人寿也率先宣布获批参与第三批试点。
若加上监管部门拟批复的600亿元资金,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总体规模将提升至2220亿元,险资入市的步伐正持续推进。
华创证券分析师徐康表示,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带来明确增量资金,以及引导长周期考核、号召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将新增保费30%投资于A股等系列政策,监管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为资本市场提供“压舱石”和“稳定器”。
李云泽还透露,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还将推出几条具体措施,继续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除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外,还包括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调动机构的积极性,促进实现“长钱长投”。
采写:南都·湾财社 研究员 袁泽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