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funds Logo 首页>正文

当私募遇上券商:是终极对手,还是最佳拍档?

三尺法科技 | 2025-09-28 18:02:00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生态正在加速重塑。资管新规的实施为行业划定了更清晰的边界,私募基金凭借灵活机制和差异化策略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券商则在投行、资管、直投等多元业务上全面发力,逐渐打通从募资到退出的全链条。

在这样的背景下,私募与券商的关系愈发微妙:一方面,二者在资金来源、优质项目和高净值客户上频频短兵相接;另一方面,双方又在退出通道、产业整合和投后管理中展现出天然的互补与合作潜力。由此,一个问题愈加凸显——未来,私募与券商究竟会走向“互补共生”,还是难以避免地形成“替代竞争”?

一、

竞合格局的

现实图景

·募资端:同源竞争,差异突围

高净值客户、家族办公室、企业资金,始终是私募与券商的核心目标群体。券商凭借牌照优势、渠道网络与品牌背书,在合规和资金来源上占据天然优势;而私募则通过灵活机制、定制化产品与细分策略,满足了部分客户对高回报和个性化配置的需求。二者在募资端的竞争,既是“存量博弈”,也是“差异突围”。

未来走向:趋于“竞合平衡”

在股权投资、定增、并购重组等领域,券商直投子公司与私募基金的“碰撞”愈加频繁。有限的产业龙头与优质项目,成为双方角力的焦点。券商依托信息优势与投行业务的资源整合力,往往在项目筛选与结构设计上更具话语权;而私募则凭借灵活决策、敢于承担风险,在特定细分赛道形成突破。

·退出端:合作潜力逐渐凸显

在IPO与并购退出环节,券商的中介角色不可替代,其承销、定价与并购顾问功能,为私募提供了核心退出渠道。而私募基金作为项目储备与资金供给的重要一环,则是券商投行和直投业务的重要客户。由此,竞争与合作在退出端实现了交织,互补性愈加明显。

二、

私募与券商的

优势与短板

·券商的优势:牌照与综合服务加持

券商具备完整的金融牌照体系,能够在投行、资管、直投、研究等环节形成全链条服务。其品牌背书和合规渠道优势,使其在对接监管、服务大型机构和企业客户时具备天然优势。同时,券商研究团队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宏观到行业再到个股的系统化分析支持。

但与此同时,券商的投资机制相对刚性,内部合规流程繁琐,决策效率不及私募灵活,往往在快速反应和创新投资策略上存在短板。

·私募的优势:灵活高效与专业聚焦

私募基金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激励机制充分,投资风格多元,能够在细分赛道、前沿产业中迅速切入。头部私募在投研能力、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上逐渐形成专业壁垒,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但其局限性同样明显:募资渠道相对有限,依赖高净值客户与少数机构资金;同时,由于抗风险能力不足,在市场剧烈波动或监管趋严背景下,容易暴露出流动性和合规风险。

·共同短板: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压力

无论是私募还是券商,在投后管理、信息披露穿透、跨境投融资等环节,均面临更高的合规要求。资管新规后“去通道化”“去嵌套化”的趋势,使得产品设计和操作空间受到限制;而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与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则进一步增加了运营与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

互补逻辑:

合作大于冲突

·券商赋能私募:资源与平台优势

券商在投行、研究、渠道等环节拥有天然优势,能够为私募提供融资与资源支持。例如,券商的投行业务可在并购重组、上市辅导中为私募投资项目搭建退出通道;其研究团队提供的行业与宏观研究,也成为私募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此外,券商广泛的销售与渠道网络,使私募产品在合规前提下触达更广泛的潜在投资者。

·私募反哺券商:灵活与专业的补充

相比券商直投子公司,私募基金机制更加灵活,能够迅速捕捉市场机会,深入前沿产业和细分赛道。在项目储备和投研深度上,头部私募往往积累了独特优势。通过合作,券商能够借助私募的专业力量,提高直投效率,弥补在灵活度和专业聚焦上的不足。

·产业协同:合作模式逐渐常态化

在一级半市场、科创企业投资、产业并购整合等领域,私募与券商的协同效应日益显现:私募贡献资金与产业资源,券商则提供资本市场化的退出通道与结构设计,两者相互补充、优势叠加。这种合作不仅优化了投资链条,也提升了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正在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四、

替代逻辑:

竞合关系的潜在张力

·客户争夺:财富管理的同场竞技

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高净值客户、家族办公室和机构资金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券商资管依托合规优势、品牌背书和全链条服务,正在加速布局;与此同时,头部私募凭借过往业绩与定制化方案,持续吸引追求更高收益和更灵活配置的客户。二者的客户重叠度不断提高,竞争不可避免。

·牌照博弈:边界模糊与职能扩张

监管边界一旦进一步放宽,券商或将强化直投、并购基金等业务功能,扩大在股权投资领域的话语权;而私募基金则可能通过增设资管子公司或与机构合作,逐渐向综合资管平台靠拢。当双方的业务范围趋同,牌照所赋予的差异化优势将被削弱,替代效应随之凸显。

·头部集中:强者恒强的替代趋势

无论是券商还是私募,行业集中度提升已成大势。头部机构凭借资金实力、投研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不断侵蚀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强势的券商或头部私募可能对对手形成“替代效应”,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推动行业走向“强者替代弱者”的格局。

五、

未来走向:

趋于“竞合平衡”

短期内,私募与券商在资源、项目和客户上的竞争仍将持续,但从长期逻辑看,双方更可能走向“竞合共生”。对于私募而言,券商是生态链中的合作伙伴,而非单纯的对手;对于券商而言,私募则是灵活的市场补充,也是拓展业务边界的重要力量。对整个资本市场而言,二者的分工协作有助于提升资本形成效率与投融资服务质量。

“互补”与“替代”,并非泾渭分明,而更像是动态博弈中的两端。未来,私募与券商的关系既取决于监管政策的边界,也取决于市场资源的重组。可以预见,在资本市场深度改革、注册制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双方更可能走向“竞合平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共同塑造中国资本市场的新格局。

文 | 夏叶璐

编辑 | 麻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