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投资市场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尤其是在私募投资领域。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迄今为止,已有135家私募基金的产品跻身于多个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合计持有的ETF份额超过20亿份。这一趋势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将ETF作为重要的资产配置工具。
在众多私募投资者中,林园、但斌、邓晓峰和杨东等知名基金经理的身影频频出现。林园投资旗下的林园投资20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近进入华夏A50ETF(159601)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截至2023年6月底,持有938.5万份,持仓市值约为786.56万元。华夏A50ETF主要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其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紫金矿业、工业富联、贵州茅台等知名企业。
但斌管理的东方港湾国内基金则通过ETF渠道介入美股科技板块。在2023年上半年,东方港湾旗下的6只私募产品出现在纳指科技ETF、纳斯达克100指数ETF和纳指10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仓市值达到3.25亿元。这些ETF的前十大成分股集中于英伟达、微软、苹果、亚马逊、博通、Meta、特斯拉和谷歌等科技巨头。
邓晓峰则管理的三只私募产品也跻身于博时国开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具体而言,晓峰1号睿远证券投资基金和高毅晓峰鸿远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各持有68.1万份国开ETF,持仓市值均为7281.29万元,而高毅晓峰2号致信基金和中信信托锐进43期高毅晓峰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则各持有67.2万份,市值为7185.06万元。此外,高毅晓峰2号致信基金还持有市值超过8亿元的华宝添益ETF,作为现金管理工具。
与此同时,私募大佬杨东旗下的宁泉致远4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持有2077.75万元的招商财富宝ETF,作为现金管理的一部分。当前,市场仍在进行“慢牛”与“快牛”的讨论,而ETF已经悄然成为众多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配置工具。
在与投资者的近期交流中,林园分享了他对当前市场的看法。他指出,牛市的真正特征在于市场中有40%到50%的投资者实现盈利,而目前仍有许多人处于亏损状态。林园认为,市场需要上涨到4500点,才能明确判断为牛市。同时,他认为当前A股市场非常便宜,存在较好的买入机会。
林园在谈到市场风险时表示,目前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亟需一个强劲的牛市来支撑市场发展。在他看来,尽管整体市场仍显冷清,但依然需要投资者明确价值判断,聚焦那些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他强调,保持冷静的心态至关重要;只要持有的公司具有内在价值,就应当坚定持有,不应随意参与自己不熟悉的投资,也不要被短期市场热点所迷惑。
此外,林园提出,投资的第一要义在于寻找垄断企业,能够规避竞争风险。他还看好老龄化相关的投资机会。目前,中国78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3000万,预计在未来25年内将增至3亿8000万。全球医药行业的头部企业市值已达到2万亿至3万亿,而中国最大的相关企业仅有一千多亿,行业潜力巨大,有望实现“万倍收益”。
在投资策略上,林园强调要抓住未来20年的老龄化趋势,特别是投资与“嘴巴”相关的垄断型企业。他指出,过去100年与“嘴巴”相关的上市公司赚走了79%的总利润,这些企业的倒闭率显著低于其他行业,显示出其长期投资价值。
林园还提到,当前正是布局的良机,尽管短期内可能会面临20%-30%的亏损,但从长期来看,他对投资的信心依然坚定。他强调,投资者在买入时要保持对市场方向的信念,控制风险,并在泡沫出现时及时获利了结。
在分析科技股时,林园认为,尽管未来科技行业可能会出现巨大的市场规模,但预判哪家公司会脱颖而出极具挑战性。他表示,创新依赖于人类本身,难以提前预测,尤其在科技行业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企业崭露头角。因此,他选择不投资科技股,而是坚持长期持有的策略,以应对市场的波动。